孙英龙:今天一早,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就通过其认证的FaceBook账号宣布并感谢了特朗普对柬实施19%关税的最终决定。随后,柬埔寨以及关注柬埔寨市场的媒体几乎无一例外把此事作为喜讯播报了这一消息。但对于柬埔寨来说,19%的输美商品关税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可喜又可贺的结果吗?
老孙则认为,这对于柬埔寨来说,19%的输美商品关税仅算得上“可喜”,尚不值得“可贺”。这并不是长远的利好,只能说“避过一刀”,而远未出险地。
19%的关税仅是阶段性安慰
全球与地区反应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对等关税”命令,引发全球震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称,此举“是对世界经济的一次重大打击,不确定性将螺旋上升,进一步引发保护主义,对全球半数人口带来消极影响”。IMF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沙指出,即便目前暂未完全实施,最高关税率已使全球增长前景蒙阴,模拟显示2025年全球GDP将下降约0.2个百分点。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顾问、特聘研究员孙·索万纳瑞也表示,仅美国现行关税政策短期内就可能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0.5个百分点,中期甚至超过2%。此外,多个国家领导人和专家均表达担忧:英国首相表示“贸易战无人获益”,欧盟、德国、法国等纷纷抨击美国的这一单边行动。
与此同时,柬埔寨国内反应也尤为关注。有柬埔寨官员和专家指出,高达49%的初始税率“损害了柬埔寨工业形象和投资吸引力”;柬埔寨商务部部长占尼莫尔(Cham Nimul)也担心,关税上调后美国买家将率先承担成本提升,其次才是柬埔寨和当地企业。柬埔寨专家认为,该关税风波突显国际政治变数对出口依赖型经济的冲击,呼吁通过多边谈判寻求解决之道。
美国对柬关税变化与历史对比
4月2日白宫公布的柬埔寨输美商品关税为49%,在随后中美谈判与区域局势变化的推动下,于7月份将对柬税率调整为36%。直到今天,白宫才宣布对柬关税税率降至19%。但即便19%远低于最初49%和36%的标准,对于此前享受美国普惠制(多类别商品接近0关税)关税优惠的柬埔寨出口贸易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从(近乎)0到49%,再到36%,最终归为19%,柬埔寨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经历了的重大波动,这已经标志着其对美贸易成本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确切的说,柬埔寨从早前的享受欧美普惠关税最惠国待遇的“低关税跳板”转变成了“受限市场。
关税变化对柬埔寨工业与贸易的影响
新关税直接冲击柬埔寨以出口为主要模式的制造业。柬埔寨经济高度依赖对美出口:2024年柬埔寨对美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37.9%,出口主要集中在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顾问、特聘研究员孙·索万纳瑞指出,19%以上的高关税将抹去柬埔寨8%–10%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低于越南、孟加拉等竞争对手。
具体影响包括——
制造业承压:19%关税将直接抵消柬埔寨人力成本优势,许多工厂难以为继。一旦订单减少,经济特区和工业园的招商与续租意愿将急剧下降。
订单与就业下滑:纺织和服装等轻工业是柬埔寨的出口贸易支柱,制造业占总就业率约80%。预计若新关税政策落地后,会有近3成的中小工厂可能在一年内倒闭或转移生产,这将导致约50万名产业工人面临失业的风险。消费需求减弱又将拖累零售、餐饮等众多行业,形成“出口下滑→就业减少→内需萎缩”的恶性循环。
贸易格局恶化:美国为柬埔寨最大单一市场,高额关税下出口额必将锐减。即便最终关税税率维持在19%不变,也已经对柬埔寨作为本轮产业转移承接地的这一发展契机导致重大伤害。
供应链重组:柬埔寨一直是中国制造业产能外溢的重要承接地,出口商利用柬埔寨的低关税优势进入美国市场。新政后,部分生产链可能转向成本同样低廉但对美征税较低的其他国家。孙·索万纳瑞指出,柬埔寨作为传统制造业的成本洼地,其综合优势在劳动力成本、供应链成熟度和产业工人技能方面和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相比并无突出优势。上述国家凭借各自的优势正在蚕食柬埔寨作为制造业涌入的市场,柬埔寨正在面临“低端压制、高端挤出”的严峻竞争挑战。
此外,本轮高关税措施已经带来了全球性贸易成本上升和美国市场物价上升的局面,并将持续抑制全球贸易的活力。IMF指出,关税抬升将拖累全球经济活动,并且导致全球库存需求下降、投资推迟等情况进一步加剧。美国商务部长Lutnick日前表示,8月1日为对等关税的“硬截止日期”,多国已被迫在最后时刻求和,这令全球贸易的前景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局面。
柬埔寨制造业具备哪些优势?
尽管面临关税动荡,柬埔寨仍具备多项制造业承接的优势:
低廉劳动力与充足的人力:柬埔寨最低工资虽近年来上调,但2025年仅为208美元/月,远低于中国沿海地区约700美元的水平,对比地区其他国家也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外,其劳动力供应充足且正在日益增多的就业培训也给柬埔寨市场流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激励与贸易优惠:柬埔寨政府已经且仍在持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这其中包括经营税收的减免和原料进口实施免税等。作为最不发达国家,柬埔寨出口仍享受欧盟等市场的“普惠制”优惠,超过90%的贸易商品在RCEP成员国可享零关税待遇。这使其在区域供应链中仍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中日韩合作及基础设施:柬埔寨与邻国的各项合作不断加强。2025年4月与中国签署37项合作备忘录和投资协议,涵盖能源、交通、农业加工和工业园区建设。正在建设的中柬铁路和公路、扩建的西哈努克深水港等,将进一步改善物流条件。柬埔寨参与RCEP也使其更紧密地融入中国、日本、韩国等区域市场。
地缘优势与政治环境:柬埔寨地处东南亚的几何中心,与中国及东盟其他国家交通极为便利;近年政局相对稳定,政府对外资友好并具有较强的政治互信。长期的中柬牢固关系和亲华政策也让柬埔寨享有了持续的外(中)资流入。
为什么说“可喜“,但”不可贺”?
早晨一觉醒来,全柬上下已是呼声震天。从首相的脸书,到众同行的“喜上眉梢”,似乎19%的关税是件大喜事。但老孙却感觉平淡。
“可喜”之处在于“最坏未至”:相较于初始拟定的49%高税率,19%的关税已是较大程度的“政策回撤”。在中美多边协调和区域合力的推进下,最终关税落地的“温和处理”对于柬埔寨政府与出口企业而言,是阶段性的胜利。因此洪玛奈首相选择公开“致谢”,并释放“感恩但不懈怠”的姿态。
“不可贺”则在于结构性变局仍处开端:尽管今天的19%远低于早前令人震惊的49%和难以接受的36%,但相较于早前的“0关税”依旧是质的变化。这标志着柬埔寨长期依赖美国市场与低税率通道的发展模式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全球地缘经济动荡持续加剧且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柬埔寨必须重新定义其产业战略、出口结构与招商逻辑。不能将此结果视为长远的利好,只能说“避过一刀”,而远未出险地。
柬埔寨经济发展的未来之路
综合来看,特朗普对柬实施19%关税对柬埔寨无疑是利空消息,短期内工业经济发展仍会面临重压,出口规模可能明显收缩。不过从中长期看,国际机构普遍预测柬埔寨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IMF报告预计2025年柬埔寨GDP增速约5.8%,但同时特别提醒外部风险偏向下行(关税新政和柬泰冲突),包括贸易伙伴政策变化等。世界银行也强调,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将对柬带来新的挑战。高端智库”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也表示,尽管面临着诸如关税和柬泰冲突这样的不确定因素,但柬埔寨作为最具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其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也将柬埔寨塑造成了一个毋庸置疑的”机会型市场”。
为了应对冲击,柬埔寨需要加快经济多元化步伐,扩大其对东盟、亚、欧、非、拉等市场的出口,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利用区域贸易协定深化区域产业的分工,强化与中日韩等具有深厚基础国家的产业合作。本人也认为,本轮关税冲击改变了柬埔寨的出口路径,但并未摧毁其“与中国产业共生”的基础逻辑。只要柬埔寨继续发挥低成本和战略位置优势,推进产业制度和结构的升级,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其经济仍具充分的韧性与活力。总体而言,此次19%关税并非“可喜可贺”之事,但柬埔寨并非毫无应对之策,危机下的调整和改革,或成为提升竞争力、巩固产业承接地位的契机。
老孙提示:切莫让19度的温水,煮了大柬国的青蛙。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禹涔
作者为旅居柬埔寨的华侨,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Khmer Industrial Economy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董事、执行总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