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龙:前两天,FT中文网发表文章《迅速与特朗普达成协议的越南是赢了还是亏了?》,引发了投资者群体对小型开放经济体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应对冲击的深刻讨论。越南在7月9日关税暂缓90天届满的最后期限前,率先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将早前美方单方宣布的46%“对等关税”调整为统一的20%基准税率。同时对通过越南“转运”的贸易附加40%惩罚性关税。然而,这一被视作“迅速自保”的举动,实际上却反映出越南在地缘经贸博弈中缺乏战略定力的弱点。
近年来越南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呈连年上升趋势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越南在与美方签署协议后,紧接着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与众多国家在应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上的集体立场,也致使区域内各小国在未来谈判中更易被美方逐个击破。毫无疑问,这是对扭转美国关税局面的严重破坏。
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产业顾问索万纳瑞·孙表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应该谨慎谋定、步调一致、强化区域团结,而不是贸然做出有损整体战略利益的短期选择。基于这一立场,本文以越南为鉴,提出柬埔寨应秉持的战略原则与政策建议。
一、越南“闪电协议”的隐忧
沉不住气的代价
越南是最早接受美方提出的关税新政的国家,从纯越南产的20%到经由越南转口贸易的40%,其表面上避免了高达46%的惩罚性税率冲击,但事实上却暴露了其缺乏战略耐力的短板。此举不但不会为自身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还可能因急于要一个结果而导致自身在后续谈判中失去筹码。
更重要的是,越南的示范效应为美国分化亚洲国家立场提供了便利,使本应一致抗衡美国对等关税的区域态势迅速瓦解。
对华加税的战略误判
越南在协议生效后,旋即对中国多类商品加征关税,以“显示诚意”换取美方压力缓解。但这一做法直接破坏了与中国及其他区域经济体之间的信任,并可能引发新的供应链重组风险,使其对中国供应链的高度依赖成为更为难以改观的隐患。
二、柬埔寨面临的战略抉择
坚持战略定力,不急于签署单边协议
作为对中方供应链依赖程度更高的柬埔寨,应深刻吸取越南教训,避免被美方的“时间表”所绑架。面对大国施压时,应坚持“静观其变、伺机而动”的原则,利用区域团结争取整体性利益,而非单方面做出看似利于自身但却有损集体立场的妥协。
强化区域协同,稳住“中国+1”联盟
在美试图分化亚洲国家之际,柬埔寨应主动推动与中国以及东盟其他贸易伙伴的政策协调,形成“联合抗压机制”。尤其在美方实施对等关税的政策下,区域内小国更需要保持步调一致,才能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加快本地化配套产业建设
FT中文网的文章指出,越南70%的服装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这使其在“转运”条款面前显得尤其束手无策。柬埔寨应加大对上游配套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对产品原材料来源单一的依赖,同时通过区域供应链协作分散自身面对的风险。
三、政策建议:建立自身特有的贸易战略防御体系
制定“双轨谈判”策略:在与美国保持应有对话的同时,以区域协定和RCEP为核心,稳固与其他国家的集体谈判立场;
构建“韧性供应链”:吸引本地及外资投资上游配套产业,提升各类产品的本地化率,减少被动卷入转运弊端的风险;
强化政策公开与透明:在任何重大关税调整或协议签署前,应公开且广泛征求产业界的意见,确保政策的执行具备广泛认同基础。
越南接受美国输越产品0关税、“率先低头”与美方签订不平等关税协议,虽在短期内换取了关税压力的部分缓解,却以牺牲区域协作与自身长远利益为代价。
柬埔寨应以此为鉴,坚持战略定力、强化区域合作、提升自主产业链能力,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稳住自身的战略主动权。只有如此,才能避免重蹈越南“赢了眼前、亏了全局”的覆辙。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凯杰
作者孙英龙为旅居柬埔寨华侨,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华商投资协会副会长。
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柬埔寨)董事、执行总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