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与赋能:中国各地方商会在柬埔寨的价值与破局

孙英龙: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持续推进,柬埔寨正成为中资企业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的重要前沿。一时间,各省市的柬埔寨中国地方商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个地方商会作为承上启下和资源融通的多功能平台,理应在此过程中扮演“政策桥梁”、“资源枢纽”、“权益维护者”以及“品牌背书者”的多重角色。尽管各地方商、协会在政商关系协调过程中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商、协会普遍存在信息化缺失、组织运营不畅、职能定位模糊、服务深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与挑战。

要改观这一状况,唯有通过数字化建设、专业化团队组建、产品化服务以及制度化对接,才能真正实现对会员企业的赋能和会员企业在当地经济活动开展过程的促进。

跨境桥梁:地方商会的核心使命

在柬埔寨,语言、法制与文化差异形成了中资企业初入市场的“拦路虎”。面临这一状况,各地方商会正在发挥以下作用:
政策解读:通过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及当地商务、投资、税务等部门的对接,及时将最新法规、投资经营审批流程、税收政策优惠等信息转译、推送给会员企业,为会员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做好基础服务;
沟通桥梁:当企业遇到政策疑难或项目审批拖延时,商会秘书处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协调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资源枢纽:整合国内外产业园区、金融服务机构、核心产业链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搭建“一站式”的对接平台,为广大会员企业提供好运营保障;
公关背书:以商会名义举办行业论坛、企业家圆桌会议、项目推介,提升会员在当地的品牌认知度与公信力,并构建良性的资源平台;
权益维护:劳资纠纷、合同纠纷或行政处罚在柬埔寨可谓高频出现,此时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组织法律援助、集体调解,有效控制会员企业面临的各种麻烦。

但当前各地方商会的现状却是问题频现,挑战颇多:
信息渠道单一:多数商会依赖微信群和简易的 微信公众号,缺乏系统化的资讯发布与管理工具,据调研,在柬埔寨的30多家中国地方商会中,有商会官网的仅寥寥数个;
对接难度大:各商会秘书处缺少专职的职能力量,当会员企业面临问题找到商会时,多数难以及时得到应有的回应,更不要说高效响应;
资源碎片化:各商会之间、商会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缺少应有的的资源共享机制,重复建设与竞争并存;
不够团结、多极分化:目前,
一个省份却同时在柬埔寨存在两个商会的情况并不罕见。

目前,各地方商会不仅上述问题频现,甚至有声音讽刺各商会的作用只有两个“吃饭+扯蛋”。因此,大部分商会亟待重塑。

构建影响力:现状扫描与未来蓝图

现状概览——
商会数量:截至目前,在柬注册登记的中国地方商会超过30家,主要分布于首都金边、西哈努克与暹粒两省;
会员规模:据统计,各商会的会员企业涵盖建材、房地产、制造、农业、旅游等行业,企业会员总数不足600家(排重后),活跃度参差不齐;
组织架构:大多数商会采取“会长+理事会+兼职秘书处”的模式,具备专业运营团队的商会少之又少;
活动形态:以微信群通知、线下小型沙龙(饭局)及一年一度的老乡聚会为主,缺乏实际意义与应有的深度。

未来蓝图——
双维度分类:若要让商会成为一个具有引领作用的组织,组织者应按“行业+区域”设立专业委员会,如“某某商会建材行业委员会”、“文旅行业委员会”或“某某商会金边分会”、“西港分会”等模式;
搭建数字化平台:建设集资讯发布、会员管理、活动报名、在线对接于一体的官网+小程序+公众号互联体系,为会员管理和商业运营提供系统基础;
聘任专业团队:聘任常驻秘书长或项目经理,负责商会的战略规划、政府沟通、活动执行与相关会员服务;
品牌IP:打造商会的年度峰会、举办行业评选、大型路演等商会品牌活动,为商会自身打造并形成具有持续存在感的平台效应;
制度化对接:与柬埔寨商业部、发展理事会以及相关部门建立季度例会与联络官制度,推动商会针对行业发展的各项建议落地。

缺席的“门面”:信息化平台建设亟待补齐

据了解,近90%的地方商会连商会的官网都未建立,日常信息的发布、传导和联络仅依赖简单的公众号甚至是微信群发布“活动照片+简短预告”;
缺少组织透明度:会员企业、会长背景、商会章程、财务等信息对外不可见,公信力严重不足。多个省份出现两个商会的原因就是由于会费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引发的分歧所致。
内容深度不足:政策解读、行业数据、案例分享和专家访谈几乎不存在,根本不具备满足企业会员实际需求的能力;
互动功能缺失:由于缺少即时互动的工具与机制,会员群体无法在线接收和了解市场和经济与市场动态,相关活动报名、业务咨询和意见反馈,信息收集与服务回馈机制基本都未建立,几乎完全依靠微信群。

对策要点——
建立商会官网:展示商会的章程、管理架构、会员名录、会长及副会长、秘书长等管理层的履历、年度报告与项目案例等,形成可见的商会展示系统,商会基本权威清晰、对外可见;
公众号与小程序联动:加强发布转载与会员企业所领域相关的深度文章+短视频+数据可视化定时推送,小程序可实现活动报名、业务咨询与相关管理功能;
数据化运营:采用信息化管理工具跟踪会员需求、活动反馈与满意度,定期生成商会与相关市场的专业报告;
勇于展示自我:鼓励从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商会管理群体到会员群体利用媒体对外发表自身所处领域的专业观点、即时分享行业与市场信息和自身猜到的观点也见地,帮助商会管理层及会员群体塑造行业领袖地位与专业影响力,为会员企业和商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

组织运营不专业:人力与激励机制急需重塑

当前多数商会活动管理与秘书处成员依赖兼职和志愿者的形式,人员阶段性变动大,难以培养项目经验与组织能力。另外,相关经费来源单一,基本仅仅依靠会员年费和极少量的活动赞助收益,不足以支撑专业团队与大型项目的实施。

各地方商会权威的重塑思路——
设置全职秘书长:引入具备行业资源与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制定会员增长KPI考核制度、实施活动满意度反馈、项目落地等相关激励措施;
实施项目经理制:积极组织项目招商推介、行业论坛、专业培训营等重点项目,配备专人跟进、明确分工,在为商会树立权威的同时获取商业收益;
实施多元激励:薪酬+绩效+项目分成,设立“年度优秀成员”、“最佳项目团队”等荣誉与奖励,让参与者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
推出预算规划:会员年费+服务包增值收费+赞助基金,推动商会财务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职能重塑:五大抓手提升影响力

精准定位:以行业和区域“双轮驱动”,各委员会与分会职责清晰,让商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了什么干;
服务产品化:推出“政策解读包”、“法务合规包”、“品牌推广包”、“融资支持包”等模块化服务,让商会本身具备专业职能与权威价值;
数字化运营:官网+小程序+公众号全渠道覆盖,客户关系管理和商业智能系统协同决策,推动商会的品牌体系的建立与品牌化的管理;
品牌化活动:以区域、行业为定位的年度峰会、行业沙龙、项目路演、优秀企业评选形成商会自身的系列IP,为商会的品牌与权威形成提供基础;
制度化联动:构建商会——政府——媒体“三位一体”的结构生态,推动从政策咨询、舆论引导与商会及会员企业的联动机制的形成。

赋能企业:让商会成为经济活动的“加速器”

企业跨境痛点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法律合规、行业监管、投/融资与品牌推广等方面。因此,商会作为协同平台,可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站式服务中心:与相关组织和机构合作,形成政策咨询、法务辅导、财税审计、融资对接、市场推广等服务功能生态;
深度孵化项目:遴选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注册——落地——融资——营销——产业资源”等全链条一揽子支持,助力企业成长与发展;
海外考察与培训:联合当地政府、对口园区、专业高校、智库等机构,开展定向实战营与专项考察;
行业社群:按细分行业或发展阶段组建闭环社群,定期线上线下分享经验、合作机会与产融结合的平台。

聚合资源形成破局之道,构筑商会自身核心竞争力

在构建资源方面,首先应该重视政府资源的建立,为会员企业后续项目在审批绿色通道、财政补贴、用地与用工政策提供资源保障;其次是市场资源,即产业方向对口和资源丰富的产业园区开发商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后是金融资源,金融资源包括银行、保险、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群体;最为关键的是产业智库和媒体资源的建立,为会员企业在及时获取专业权威的行业研究报告、权威数据以及即时有效的把握与利用好舆论阵地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整合路径——
制作资源地图:动态梳理现有资源和可获取,实现在线即时更新;
建立资源超市:利用微信小程序的搜索与申请功能,为会员企业提供相关资源的匹配与链接;
联合、共享、联盟:构建跨区域的商/协会、智库、政府、媒体的共享合作机制,为商会和会员群体未来的发展拓宽资源通道、打通资源屏障、扫清发展的障碍;

重构商会权威与信任基础,再造商会的全新品牌形象与公信力

通常来讲,商/协会的公信力来源于与政府相关部门具备定期的主题例会与联络官机制形成的制度化对接;通过公示商会章程、公开商会财务和项目进展的信息透明;跨国律所和专业审计机构以及专业智库作为商会的常年顾问形成的专业背书;最后是具备可以随时获取政策及市场信息甚至是更为丰富的产业资源的权威媒体关系、可以随时发布商会及会员企业重大事件的权威媒体矩阵

商会品牌的塑造路径——
组织年度评选:定期举办“柬埔寨XX商会优秀企业”、“XX商会风云人物”等评选活动,增强商会的社会关注度;
举办主题峰会:与权威媒体和智库机构每年举办类似于中柬经贸合作峰会这样的商业活动,以吸引政府、高校、行业领袖参会,实现商会影响力的塑造;
建立出海联盟:与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商会结盟,为会员企业和外部企业开拓第三方市场铺平道路。

在柬埔寨这片开放且富有潜力的市场,中国地方商会既应成为中资企业本土化发展的“护航者”,也应该成功承担起连接两国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只有通过商会管理的数字化升级、专业化运营、产品化服务与制度化对接,各地方商会才能真实现并释放其应有的价值,成为会员企业本土发展的“加速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期待即将登场的“柬埔寨商业影响力Top100”专刊,链接一批优秀的地方和行业商会、宣扬一批优秀的典型、印证地方或行业商会在海外华人企业群体中体现赋能与桥接的真实力量。

文:孙英龙
现任编辑:禹涔
作者为旅居柬埔寨的华侨、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Khmer Industrial Economy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董事、执行总裁。

上一个: 柬埔寨是否应发行锚定瑞尔的稳定币,以对冲美元储备过度依赖的金融风险? 下一个: 孙英龙:最早与特朗普达成协议的越南到底是赢还是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25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