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龙:上月中旬,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中企“出海”已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是已经被上升为由中央统筹、央地协同、内外贯通的国家级工程。”
指导意见“明确以“1+N”平台、境内外服务站与地方综合服务港为抓手,为出海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专业化的公共与专业服务支撑。
中国五部委联合发布“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一、企业出海已成为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专题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强调统筹法律、金融、物流等服务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与地方“出海综合服务港”,并在中企出海的重点目标国家布局“海外综合服务站”。这意味着企业国际化从“各自为战”已经迈入“平台化、生态化、制度化”的全新阶段。
随后,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资委等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并提出6大方面16项举措:
1、将“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升级为国家层面的海外综合服务平台,与“税路通”、“贸法通”、条约数据库、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对接,形成全面的“1+N”格局;
2、支持地方打造“一站式”窗口与出海综合服务港;
3、在中企出海的重点目的地国设立海外综合服务站、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
4、强化双边合作与风险应对的机制;
5、做强法律、金融、财会、咨询、数字与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的能力;
6、系统提升企业国际化战略与合规能力。
在这一新框架下,中企出海的“前端筹划——落地实施——运营合规——风险处置——权益维护”将由政府主导的平台与社会专业机构共同托底,性质已然升级为国家级工程,而非单体企业的分散行为。
二、为何“最佳落点”看向柬埔寨
在国家级海外服务网络的承托下,柬埔寨对中国制造业的适配度尤为突出:
制度性红利叠加——
中柬自贸协定(CCFTA)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显著降低关税、拓展市场准入,为中柬产业链协作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安排;同时,RCEP自2022年生效,进一步放大区域内规则与关税的协同效应。
柬埔寨《投资法》(2021)及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合格投资项目(QIP)等制度,给予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豁免、关税与增值税优惠,审批效率提升(注册证书签发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显著降低制造业落地初期的制度性成本。
政策与平台耦合——
中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区建设,并在重点国别设立海外综合服务站。这与柬埔寨现有(及在建)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与港口型平台高度契合,便于把中国境内“综合服务港——专业分平台”的功能延伸到柬埔寨本地,形成“前端在国内、一键连海外,后端在东道国、全程有支撑”的产业链条闭环。
供应链承接逻辑顺畅——
在中国国内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能结构与多元化市场布局的大背景下,柬埔寨可承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造环节与部分中端制造能力,再通过RCEP规则嫁接区域市场,配合CCFTA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实现“生产在柬、市场在RCEP+中国”的双向循环。
该指导意见将成为中企顺利出海的重要制度保障
三、以贡布案例为参照:把“国家平台”落在产业场景里
以柬埔寨贡布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为例(园区方资料):项目规划面积约1100公顷,依托丰富的石灰石等建材资源,定位为“以建材工业为主体的综合型工业经济特区”;中-柬(泰文隆)工业经济特区紧邻贡布海港,重点承接建材全产业链项目及面向外需的生产型出口项目;据悉,该项目已经被福建省列入境外经贸合作示范区序列;
场景化对接《指导意见》——
前端:承接国内“出海服务联盟/综合服务港”的项目信息流、政策与合规咨询、金融与通关方案设计;
中端:与柬埔寨财经部、商务部、CDC等地方政府部门建立联络与快速协同通道,用于QIP备案、用地用能、环保安评等落地事项;
后端:依托“海外综合服务站”和园区平台的持续运营、合规与风险管理服务,打通生产—物流—市场的链路。这类“平台+园区”的耦合,正是《指导意见》所鼓励的“央地联动、区域协同、内外贯通”的具体化路径。
四、给中国制造企业的“落柬”行动清单(可直接照做)
对接国内“1+N”平台:用好国家级海外综合服务平台与“贸法通/税路通”等工具,完成目的地筛选、合规体检与税负测算;
接入地方“一站式”港:选择有成熟“出海综合服务港/服务联盟”的省市,获取跨境金融、合规、通关、人才等打包方案;
优先选择“合作区+口岸”型园区:以产能匹配、物流半径与能源保障为核心指标,压缩试错成本;
走QIP合规路径:根据项目属性申报QIP(合格投资项目)、EQIP(QIP 扩建/扩产项目)、GIP(保障型投资项目),锁定税假期、关税与增值税优惠,并按新时限推进证照与备案;
用好自贸协定:基于CCFTA+RCEP进行原产地规则设计和关税路径优化,匹配“在柬生产、面向RCEP+中国”的市场站位;
建立“境内合规—境外合规”双清单:涵盖环保、劳工、知识产权、竞争合规与反腐败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
配置“法律+财务+物流+知识产权”四位一体顾问团:贯穿投前、投中与投后;
对接海外综合服务站:落地后持续获得市场拓展、纠纷应对、权益维护与风控预警服务。
老孙点评
当然,海外服务部的设立,不可成为一场盲目挂牌的新形式运动。过去几乎所有的意见、办法、规定,都是在挂牌子、结对子和搭班子中开始,在三天热、仨月凉中被冷落和忘却。今次“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都要求我们要拿持之以恒的决心,通过链接当地的产业研究或产业智库机构,把产业政策、产业资源和具体项目紧紧连接在一起,通过正确的方向引导、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充分的产业资源和专业的项目运营管理团队,才能把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大计落到正处和实处。
当“企业出海”被纳入国家级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企业的国际化从零散的“项目制”升级为可复制、可扩张的“平台制”模式。在CCFTA+RCEP的制度红利与柬埔寨《投资法》配套优惠的交汇处,柬埔寨正以更高的确定性、更优的要素成本与更强的政策耦合,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落得下、干得好”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对于有决心将产能外移布局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此刻正当时。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孙禹涔
作者孙英龙现为普恩特商业董事/执行总裁、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发起人。
上一个: 土耳其食品巨头Yayla拟采购柬埔寨大米腰果,柬农产品或将打开欧洲市场之门 下一个: 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拟进军柬埔寨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