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至28日,柬埔寨与泰国因边境冲突连续五天爆发对峙,造成两国至少30名士兵和平民丧生,超20万人流离失所。在东盟主席国马来西亚与中国、美国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停火协议于7月28日午夜生效,双方计划在7月29日至8月4日继续磋商停火条件。
边境冲突给柬埔寨带来的反思
停火为两国带来了喘息之机——长期冲突只会加剧双方损失,波及更多人的生活与生计。更重要的是,停火为外交对话打开了窗口,为相互理解与尊重铺就了道路。在对抗暂歇的关键节点,一个核心问题亟待回应:柬埔寨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边境冲突的教训表明,柬埔寨的持续发展需聚焦三个关键领域:媒体与数字素养、教育、研究与创新。
一、提升媒体与数字素养,破解信息战
停火后,部分媒体仍在散播关于冲突的虚假信息,这类内容激化矛盾、加深不信任,阻碍两国互信的重建。因此,打击虚假信息需长期坚持,而提升全社会的媒体与数字素养、推动本土媒体发展,更是根本之策。
具体而言,需将媒体与数字素养纳入学校课程,提升普通公民(尤其是年轻人)的信息辨别能力;支持记者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媒体与传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新闻从业者;同时定期开展事实核查与反假新闻培训。一个具备媒体素养的社会,在冲突与不确定时期将更具韧性——公民能有效识别战时宣传与虚假叙事,在危机中保持理性,这对准确传递本土真实情况至关重要。
二、强化教育体系,夯实国力根基
柬泰数百年交织的关系表明,柬埔寨需在各领域保持实力,才能抵御潜在威胁。当前,柬埔寨教育体系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等挑战,亟需通过改革与投入,培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为应对未来危机做好准备。
尽管过去数十年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有进步,但教育普及度、质量、治理水平及城乡差距等问题仍需解决。教育,尤其是军事与先进技术教育、道德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成为国家最高优先级。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竞争中,优质教育能让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掌握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技能,既为国家发展赋能,也能在面临外部威胁时捍卫国家主权。可以说,教育是柬埔寨走向团结、强大与未来准备的核心动力。
三、推动研究与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研究与创新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柱。尽管柬埔寨“五角战略”第一阶段与国家研究议程已强调教育与研究的重要性,但仍需加大对知识产业的投入。若想在未来数十年跻身中上收入国家、最终成为高收入国家,教育与研究必须被视为“国家必需品”。
此外,柬埔寨研究者的国际发表与研究成果,能向世界展示真实的柬埔寨,纠正误解,让柬埔寨故事被全球听见。为此,政府与社会需合力建立国家研究基金、发展优质研究中心、强化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等现有机构,重点支持战略研究、国防战略、教育改革、应用科技、农业发展、数字治理等领域,同时构建人文社科研究文化,充分挖掘本土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
通过研究,柬埔寨能加深对自身辉煌历史的理解,汲取经验以绘制繁荣蓝图;同时,能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为本土学者、研究人员、学生提供能力建设机会,为知识产业注入动力。
行动呼吁:为可持续未来凝聚合力
边境冲突缓和、柬泰关系有望正常化,正是柬埔寨规划未来的关键时刻。尽管政府、发展伙伴、捐助机构、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已为社会经济发展付出努力,但要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繁荣,仍需更多投入。
面对来自邻国的持续压力,柬埔寨唯有增强军事、经济与智力实力,才能成为“强大的小国”。2008-2011年及2025年与泰国的冲突,已为柬埔寨敲响警钟:和平固然珍贵,但维护和平、避免欺凌,必须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唯有军事、经济、智力全面强大,才能自立自强,抵御未来潜在威胁。
因此,尽管国家议题繁多,发展媒体与数字素养、强化教育、推动研究与创新仍需成为国家议程的核心——前者破解信息迷雾,中者筑牢国力根基,后者激活发展动能。
柬埔寨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政府、发展伙伴、民间社会、企业与个人需团结起来,构建“国家实力与韧性未来”的长远愿景,让媒体素养、优质教育、科研创新成为这一愿景的核心支柱。
作者:Kim kong Heng,柬埔寨讲师、研究员,柬埔寨教育论坛联合创始人兼主编,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编译:Annie(原文译自phnompenhpost)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