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各国输美商品税率各异,却同陷贸易困局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设定的8月1日关税期限已过,东南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格局愈发清晰:该地区多数国家在向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出口商品时,正面临着相似的阻碍。尽管未出现明显赢家,但老挝和缅甸堪称美国这一搅动全球供应链政策下的“输家”,两国制造商需为出口商品缴纳高达40%的美国进口关税。

东盟各国税率不同却同陷困局

相比之下,文莱的关税比例略低,为25%,但在东南亚地区仍处于较高水平。

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关税最低的,美国对其征收的进口关税为10%,与特朗普政府4月份开始实施关税措施时持平。不过,经济学人智库(EIU)研究员谢文聪(Wen Chong Cheah)指出,新加坡的出口活动涉及更高的运营成本。

此外,新加坡的两大主要出口产品,药品和半导体,并非其他东盟国家的主打出口品类,这意味着新加坡“不太可能”凭借较低关税“获得竞争优势”,谢文聪解释道。“东盟大多数国家面临着相近的(美国进口)关税税率。看来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在竞争对手中,没有一个在对美出口成本上拥有明显优势。”

另外,美国对印尼征收19%的关税,这一税率在该地区处于第二低水平。印尼政府称赞这一结果是一项成就,因它远低于最初威胁的32%。一些人原本期望该协议能让印尼占据优势,但随后发现,该地区的其他几个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以及柬埔寨,也享有同样的19%税率。

与此同时,制造业强国越南的出口商要进入美国市场,需承受略高的20%关税。

但Permata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书亚・帕尔德德(Josua Pardede)认为,考虑到越南的产能和效率,这一差异对于改变该地区与美国的贸易格局而言“微不足道”。

他指出,1%的差距太小,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贸易模式”,因为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关税,还与生产效率、物流成本、产品质量和商业联系相关。“越南在市场上仍占据强势地位,尤其在电子行业、纺织和鞋类领域。如此微小的关税差异,短期内可能无法让贸易量从越南直接转移到其他东盟国家。”

除新加坡外,东盟各大经济体都或多或少受到相同税率的约束,尽管每个经济体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中,都依据本国经济特点和优先事项采取了不同策略。

从全球供应链视角来看,这种关税政策搅动了原本相对稳定的供应链布局。企业为了规避高关税,可能会被迫调整生产基地和物流路线,这不仅会增加供应链的复杂性和成本,还可能降低全球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

总而言之,这场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针对东南亚国家的关税调整,没有造就任何真正的赢家。东南亚各国在不同税率下各有困境,美国自身也需承受其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效率更是受到了不必要的冲击。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当关税成为博弈的工具,最终只会让参与其中的各方都付出相应的代价。

编译:Annie(原文译自Khmer Times)
责任编辑:潘美琪

上一个: 柬埔寨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信贷增长放缓,房地产复苏乏力成主因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33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