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龙:如何把通货膨胀变为投资机会

孙英龙:万物皆有A、B两面,通货膨胀也一样,货币贬值是它的A面,但它还有一个B面。这个“B”,也是当投资者正确利用通胀加杠杆巧妙投资时的牛B一面。换句话说,如果你懂得合理利用杠杆把通胀变为投资机会,这份牛B就会属于你!

在大多数人眼里,通胀是一个让我们的钱包变薄、生活变贵的经济环境恶化进程,这就是通胀的A面。但作为投资者,你不该只看唱衰的一面。通胀的B面,是它在暗地里进行一场财富的再分配:用未来通胀严重时更“薄”的钱,去偿还今天借来的“厚”钱。如果你在恰当时机用杠杆买入优质资产,这场游戏好的结果往往已经站在了你这一边。

更妙的是,你的回报并不仅仅来自资产本身的增值,还有一份容易被忽略的“被动收益”——通胀替你悄悄地、自动地减轻了债务负担,让你在别人抱怨物价严重上涨时,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笑出声。

如何运用杠杆把握通胀的B面

一、通胀是如何让债务变“轻”

假设年通胀率为4%,持续10年。今天的1元在10年后相当于现在0.6756元的购买力。假如你在通胀前借入100万固定利率贷款,10年后仍然按100万偿还,本质上你偿还的只是100万货币“缩水”后的67.56万。这个差额,就是通胀替你创造的被动回报。

很多人只盯着资产涨了多少,却忽略了债务实质负担的减少——这便是通胀环境下杠杆投资的隐形红利。

二、什么是通胀环境下的“优质资产”

优质资产的核心特征:
1、具备保值甚至超越通胀的增值能力;
2、
供给有限,且有相对的行业定价权;
3、
能产生稳定现金流或具备流动性溢价。

常见类别包括:
1、优质土地与特定市场背景下的房地产:尤其在土地供应受限或政策利好的区域;
2、基础设施类投资:如港口、仓储、物流枢纽,有持续性市场触到社会需求且价格可调整;
3、稀缺资源类股权:如持有矿产、能源、关键工业原料的企业。

三、案例解析:老孙的西贡豪宅

2000年,亚洲金融风暴刚刚趋于缓和,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尚处在缓慢的恢复期。当时老孙花了800万港元在西贡购入一栋海景别墅。当时市场情绪低迷,利率不高,于是老孙便选择了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覆盖了大部分资金需求。

到了2008年,这栋别墅的市场价格已升至1,800万港元。这1,000万港元的增长中,部分是资产在香港地产周期中自然升值的结果(假设纯市场升值贡献60%即约600万港元),另一部分则是通胀带来的被动回报——港元在这8年间累计贬值约18%(年均约2.1%的通胀),举债部分实际购买力已经下降,在这笔投资中,通胀为老孙减轻了相当于约144万港元的真实借贷负担。

合并计算:
1、资产市场升值回报:600万港元
2、通胀被动回报:144万港元
3、投资总回报:744万港元(未计租金或其他收益)
4、老孙不仅赚到了房价上涨的钱,还通过通胀悄悄多赚了一份“无形收益”。

四、杠杆运用在通胀投资中的正确姿势

杠杆的优势在于:
1、用较小的自有资本数额控制更大数额的资产;
2、当资产价格上涨且债务成本低于通胀时,回报水平就被进一步放大。
3、但杠杆是双刃剑——通胀不总是温和的,利率上升、现金流不足或资产价格短期波动,都会让杠杆变成负担。

执行原则:
1、优先锁定长期固定利率进行融资;
2、保证资产能产生覆盖利息和费用的现金流;
3、做好利率、空置率和价格下跌的压力测试;
4、保留流动性缓冲,避免被迫出售情况出现。

五、常见的误区与风险

1、只看资产涨幅,忽略负债成本:如果利率高于通胀率,债务负担并不会下降;
2、选择缺乏定价权的资产:通胀会推高成本,但无法提价的企业或物业收益会被侵蚀。
3、忽视政策与税收:通胀环境下,税务成本可能同步上升,部分收益会被抵消

老孙总结:通胀环境下的投资,是一场“财富再分配”的游戏。赢家往往是那些懂得在恰当的时机,巧妙利用杠杆买入优质资产,并耐心持有的人。资产增值是台前的主角,通胀带来的被动回报则是幕后的推手。两者合力,往往让投资回报超出你的预期。

请记住一句简化版的投资箴言:用便宜的钱,买会涨价的东西,并让时间和通胀替你打工。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B面——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麻烦、但对聪明的你来说,则是赚取投资回报牛B一面。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禹涔

作者为旅居柬埔寨的华侨、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Khmer Industrial Economy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董事、执行总裁。

上一个: 柬埔寨拟于2026年在蒙多基里省启动大型风力发电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39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