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特朗普的一记关税闷棍,把柬埔寨享受了多年普惠关税带来的转口贸易金饭碗打了个稀碎。尽管老特从最初喊出对柬关税的49%降至36%,再到最终落槌的19%,但相较于早前接近0的税率来说,以GFT(柬埔寨服装、鞋类、箱包和旅游用品Garments, Footwear, and Travel goods的缩写)作为最重要出口创汇行业的柬埔寨仍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时间,近年为柬埔寨吸引外资体量最大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SEZ)经济一片哀嚎。
然而,任何事务都有它的的另一面,对等关税带给柬埔寨工业地产之殇的背后,是对以发展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作为幌子掩盖下土地经济的一次及时扼制。简言之,就是对等关税对于柬埔寨来说并不全是坏事,而是从某种意义上为柬埔寨工业(土地)经济打了一剂退烧针。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帮了柬埔寨一把
柬埔寨与中国工业地价和工业产值价值的对比
各位看官先别急着骂老孙,且先来听听“关税大棒”为柬埔寨工业经济带来的好处。当前柬埔寨正在如火如荼发展正盛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事实上并不是柬埔寨工业经济应有的进步、根本不是工业发展背后带来的大量就业和纳税、也根本不是随着工业经济发展被逐步推高的居民收入,真正肥了的,倒是那一小撮打着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推高地价赚取土地红利的地主们。
特朗普的这一棒,在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的让柬埔寨工业经济清醒冷静了下来。大家都知道,柬埔寨今天的工业用地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平米60多美元,据CBRE称,柬埔寨50年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均价已由2019年的54.4美元/㎡涨至2024年上半年的61美元/㎡,经济特区的标准厂房租金达到了3美元/㎡/月。
反观中国,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广东省2021年工业用地均价约1118元/㎡(约合150美元/㎡左右,按近年汇率估算),为一次性出让价格,且基础设施配套更成熟;中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分级区间60—840元/㎡(约合8—116美元/㎡),这在广泛通过租购取得长期工业用地的成本仍显著低于柬埔寨,其单位土地均价所对应的工业价值创造力也远高于今天的柬埔寨。
对等关税对柬埔寨GFT与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的直接打击
税负冲击面:4月2日特朗普政府确立“对等关税”框架,此后多次修订。直到7月31日将柬埔寨设为19%附加税档。对以美国为最大单一出口市场(长期约40%)的柬埔寨而言,GFT链条的价格空间被一次性大幅压缩。
需求、订单与就业面:2024年柬埔寨GFT对外出口攀升至139.2亿美元,美国为最关键的买方;但美国市场已导致订单严重收缩,行业与劳权机构均预警柬埔寨将迎来严重的就业失稳潮。GFT直接与间接就业约在90万—100万区间(各方口径有明显差异),对家庭收入与社会稳定已经产生了极大影响。
园区/SEZ承压: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CDC)透露,柬埔寨全国SEZ在册项目约745个、协议投资额约89亿美元、涉及就业人数18万+;对美需求的波动,会先压到以来料加工、代工为主的两头在外的企业。
价格传导:在成品端被加征19%关税的情况下,采购商会回压出厂价与场地租金,优先转单至孟加拉等关税和人工工资更低的国家或本地配套更为完善的园区,弱服务型园区的出租率与地价面临大幅下行,有媒体也提示关税方案可能威胁柬埔寨逾十万的就业岗位。
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产业顾问孙·索万纳瑞指出:“19%关税将抹去柬埔寨8%–10%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严重削弱其对美出口市场的竞争力,若继续沉迷于土地金融化,产业升级的进程将被严重延宕。”
若无对等关税冲击,“以工业地产为主的投资模式”将持续推高地价并严重挤占未来制造业的增值空间
如果没有特朗普对等关税为柬埔寨工业土地泡沫浇下的这盆冷水,其工业用地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会继续上涨。也正是这一记闷棍,让正在形成的工业土地热挤掉了原本不应过早出现的泡沫,让“卖地思维”推动下的虚火得到冷却,从而延缓了土地泡沫对未来工业经济的投资回报与价值的挤占。
当前柬埔寨真正需要的,不是先让那撮手里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变得更富,而是需要理性、健康的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用工业化的能力与发展水平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抬升。老孙认为,老特的这一棒子打得恰到好处。起码,这个阶段的这个结果为下一轮真正以制造业为核心的投资者留下了价格回归与布局的窗口和空间。柬埔寨欧盟商会的《2024替代制造与SEZ指南》就曾提醒:柬埔寨SEZ供给扩张过快,但真正以产业组织与公共服务为核心能力的园区或经济特区屈指可数。
土地金融化的惯性:过去几年“园区热/SEZ热”在不少地区异化为卖地、卖指标、卖牌照、卖故事,其短平快收益显著高于“做产业配套服务和做系统产业服务”的“苦活”。柬埔寨欧盟商会2024年的一则指南直言:柬埔寨已批准的工业园区和SEZ数量众多,但真正以产业为核心的寥寥无几。
在许多产业生态更完善的中国城市,一次性取得地块的单位价格不高于、甚至低于柬埔寨50年租赁的单位价格(尚未计入入园服务差距)。这凸显了柬埔寨工业用地的“溢价与虚高”,而这种溢价并未由等值的公共服务与产业组织能力来支撑。
挤占效应:地价/租金虚高会被传导至制造环节的资本开支和现金流,侵蚀工厂端的整体投资回报,降低引入本地配套、检测、物流、培训等增值服务的空间,从而发生产业升级的锁死现象。
柬埔寨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工业发展水平,而非继续强化土地经济
有数据显示,全柬2024年在经营的SEZ约30个、分布于12个省。工业园区(非SEZ)2024年约为20个。尽管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数量众多,但短板却较为突出:电力、物流与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仓、检测、用工培训、保税/退税)与产业组织能力严重不足,是国际客户与转移产线最常吐槽的痛点。
产业规模与基础:柬埔寨GFT在2024年接近139亿美元体量,对外依赖突出;若继续以“地价上涨”来定义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产业的成功,将推迟甚至是阻碍从低制造毛利向中高端和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与本地配套的结构升级。
对等关税是一次对“土地经济”的适时打压,是促使工业用地价格理性回归的一次体检
19%税率落地后,靠“讲故事”招商的园区溢价空间明显下降,地价泡沫与投机盘率先濒临退场。而像曼哈顿等产业配套与产业服务相对完善且具备相应产业组织能力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将凭实打实的降本增效重新获得优势。
从短期看,卖地收益下滑、地价相应回调、部分项目延期;从中期看,“以地生财”模式的降温=优胜劣汰的开始,资源开始向着真正有能力做产业投资与运营的一侧集中;而从长期来看:地价理性形成“地价——服务——入驻企业质量”的良性循环,为真正从事做制造的投资者留下了布局的窗口。
孙·索万纳瑞强调,“对等关税的冲击不是末日,反而是对柬埔寨产业发展模式、水平和含金量的一次考验。谁能够做到产业方向制定的精准、认可以获取针对性的特殊产业政策、谁有能力兑现产业配套的承诺、谁有能力提供系统完善的产业服务、谁能吸引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进驻,谁就能吃到柬埔寨工业经济发展的红利。”
工业土地泡沫退烧与“卖地思维”退场
对等关税触发的工业产业洗牌:当产能无法通过出口价格转嫁,工业园区与经济特区的地主们必须以自身项目的运营模式及产业服务的能力与对客户的长期服务黏性重新争夺投资者,单纯靠地价冲量的逻辑已然行不通。工业园区/SEZ”摆脱土地金融化、回归产业发展本身才是正途。
19%关税时代下的优胜劣汰:工业地产收益能力→卖地模式退场。能拿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业龙头加完善配套的工业园区或经济特区,才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波动中最稳的锚点,并在工业经济真正迎来发展契机时吸引更长久的产业资本和发展机会。
柬泰军事冲突导致的劳工回流与“特朗普关税”的交互效应
多家媒体报道:随着7月下旬柬泰边境爆发军事冲突,至7月28日双方停火,已经有数十万柬籍劳工在泰国回撤。这一数据有说法是40万,也有说法是超过80万。这表面看似大量劳工阶段性失去收入来源,但对于柬埔寨工业经济发展已经面临的劳工短缺(有业内人士透露已经有落地的工厂面临招工困难)来说,劳工的回流,是对柬埔寨加工制造业招工荒的一次有力补给,是对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次活力注入。如果在这一过程中,配合规范化的就业技能培训,可将劳工回流转化为柬埔寨产业升级的一次重大人口红利。
如何把“关税之痛”转化为“产业之变”
孙·索万纳瑞强调,柬埔寨的工业经济应该从“卖地”转向“卖价值”:从过去单一的卖土地,转向卖正确的产业定位、卖获取特殊产业政策的能力、卖完善的产业配套、卖系统的产业服务、以及卖柬埔寨最值得投资者期待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制造水平。对等关税之痛,反而可以成为让柬埔寨工业经济发展理性回归的一次全面助力。
此外,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也应该让我们学会降低对单一市场(美国)的依赖、促使我们学会开拓欧、亚、非、拉等具备更大潜力的新兴市场的能力。
总之,对等关税冲击,短期看确实对柬埔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它也确实在“挤压工业用地价格泡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若能把对“土地经济”的注意力转移到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柬埔寨的制造业反而可在更健康的成本与服务结构上重启高速增长的新局面。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禹涔
作者为旅居柬埔寨的华侨、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Khmer Industrial Economy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董事、执行总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