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东盟:统一生态标签标准的战略意义

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和第三大人口区,东盟拥有近7亿人口,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使该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更大压力。东南亚因地势低洼、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以及对农业的高度依赖,成为全球最易受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危机冲击的区域。

构建绿色东盟具备战略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东盟亟需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统一的生态标签标准被视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不仅能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提升东盟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还能为该地区建立更具韧性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统一生态标签标准的必要性与经济效益

生态标签作为产品和服务环境可持续性的认证标志,具有为东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潜力。统一的生态标签标准能够简化成员国间复杂的认证体系,降低生产者的成本和行政负担,减少消费者因多重认证框架而产生的混淆,增强东盟绿色市场的可信度。

同时,全球市场对可持续贸易的监管正日趋严格,尤其是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不断收紧绿色标准,这对东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若东盟能够加快实施行业特定的生态标签框架,便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东盟生态标签的现状:标准分散,发展不均

目前,东盟的生态标签标准发展水平不一,各成员国在绿色认证体系上的进展存在较大差距,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调机制。部分国家已建立较为成熟的生态标签体系,例如马来西亚通过SIRIM生态标签计划实施严格的审核和认证,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新加坡的“新加坡绿色标签计划”重点关注产品的能源效率和污染控制;泰国的“泰国绿色标签计划”则致力于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其他成员国的发展仍较为滞后,例如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国家生态标签计划受基础设施不足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限制,而缅甸甚至尚未建立国家级生态标签框架。这种发展不均衡不仅阻碍了区域内绿色标准的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盟在全球绿色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推动统一的区域生态标签标准已成为东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任务。

推进统一生态标签:建立东盟生态标签机构

为了弥合东盟各国在生态标签实施能力上的差距,建立一个独立的东盟生态标签机构成为推动统一标准的重要一步。该机构的核心任务应包括规范认证标准和程序,并遵循国际广泛认可的ISO14024I类生态标签标准,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全球适用性。同时,该机构还需发挥协调中心的作用,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推动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的共享,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逐步完善其生态标签体系。

东盟在建立这一机构时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例如欧盟的“欧盟生态标签”、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天鹅标签”以及拉丁美洲的“美洲环境联盟”,这些区域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生态标签体系,并在绿色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行业突破:农业、制造业与可持续采购

在推动东盟生态标签计划的过程中,优先从农业、制造业和可持续采购等关键行业入手,将有助于最大化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

农业是东盟经济的重要支柱,生态标签的应用不仅能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东盟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制造业,尤其是电气机械和设备产业,作为2023年东盟内部贸易的主要商品,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可持续生产要求。建立制造业生态标签标准,有助于东盟制造业顺应全球绿色供应链趋势,满足国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标准。

此外,在现有倡议如东盟绿色酒店标准的基础上,将生态标签扩展到更多行业,如建筑、交通和消费品领域,将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全球买家和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供应链可持续性的背景下。

东盟生态标签计划的实施挑战

尽管东盟各国在绿色标准的统一上已形成一定共识,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多个挑战。

首先,执行进展缓慢的问题较为突出。东盟国家在谈判和落地生态标签框架时行动迟缓,导致绿色投资的吸引力降低。例如,自2012年启动的东盟金枪鱼生态标签计划,因成员国缺乏领导力和实施承诺,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情况反映了东盟在推进区域可持续议程时面临的治理难题。

其次,在制定生态标签标准时,如何平衡环境目标和市场可行性是一个关键挑战。如果标准过于严苛,可能导致企业采用率不足,削弱生态标签的推广效果;如果标准过于宽松,则可能陷入“绿色清洗”(Green washing)的风险,损害其公信力。在东盟,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挑战可能更为明显,统一标准的协调难度也更高。

本文作者:阿米莉亚·利塔尼亚(Amelia Litania):墨尔本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候选人,同时也是Wattle奖学金获得者,曾在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ERIA)担任项目官员;Zahrana Nadifa Ramadhanty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硕士候选人,同时亦是印度尼西亚外交官,并担任UBC亚洲研究所研究员。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上一个: 特朗普上台后东盟将面临哪些挑战? 下一个: 柬埔寨旅游业2024年强势复苏,收入达36.3亿美元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picture loss